close

  第一次看金庸的長篇巨作,將近兩千頁的份量,適逢期末考試間,零零散散地兩個禮拜才讀完。一開始不好進入閱讀狀況,但隨著花費時間越多,速度越快,甚至掌握架構與寫風後,反而會挑自己最想了解的部分細細看,其它部分粗略翻過。或許衡量後覺得這樣接觸這本書的方式最適合現在的自己,這如此廣博的作品,待真要做學問之時,再去細細精讀它吧!

  作者序很重要,傳達出作者自己對此作品的觀感、評價、反思或是創作過程的心路歷程,如茫茫大海中一個指標燈塔。當然有些讀者不會管創作者想些什麼,僅僅只是品嚐閱讀的樂趣,未嘗不可;只是對我來說,作者的心路歷程與作品本身是一樣重要的(尤其金庸又是大家):可以循著初衷將思維向下扎根、亦可以別開蹊徑,做跳躍式的解讀──這些通常是在作者原有的概念後,才可做出的區別。

  民國79年二版的《倚天》,金庸序中:「武俠小說與別的小說一樣,也是寫人,只不過環境是古代的,人物是有武功的,情結偏重於激烈的鬥爭。……」這裡的「寫人」並不是指文學批評中的「扁型」、「圓型」區別,而是相對於言情小說的「感情」、寫實小說的「特定時空背景」……每種小說都有所側重,武俠小說便是人與人愛恨情仇強烈交織,所以才言「寫人」。若言文批中圓扁型的區分,我覺得武俠小說中的人是偏向扁型的,主要是由大量情節構成。尤其金庸對古物、人的穴脈、歷史考證都有很詳細的描寫,栩栩如生,彷彿真有其事一般。難怪國高中時個個迷上金庸的男同學,恨不得世界末日好不用打響上課鐘,盡情「練功」練到天荒地老才是好。金庸考證的功夫,是很成功的一種寫作手法,在閱讀的過程不得不說我也被這種筆風吸引住、融入劇情中、不可自拔;同時深感佩服它所下的苦功,嘔心瀝血的。

  張無忌個性敦厚,沒有害人之心,只不過義父是殺人無數的金毛獅王、母親是邪教教主女兒殷素素,然後又牽扯到屠龍刀而已,幼時就被人害得悽悽慘慘,幾乎沒有好的回憶。那時小無忌的遭遇看到捶胸頓足,難過得不得了,不管隔天有無期末考,就這樣直直路硬要看到他「有好的遭遇」為止;結果最後是停在練完九陽神功、別人再不能輕易欺侮他啦!他跟楊過個性差很多,楊過小時被欺負會記恨在心底,等長大後再行報復;無忌卻只是傻楞楞地一旁啜泣世人間怎麼沒一個好東西?這樣個性的人兒看的真是好心疼。不過待他被推上教主之位,敦厚就變成「懦弱」、「無主見」,這我尚不討厭他,真正討厭是他對四女的優柔寡斷:周芷若、殷離、小昭、趙敏。在「一舟四女」一節中,竟然還夢到共娶四妻!一腳多船的個性不可忍!在此之後便對張無忌這角色沒有太多正面情感。

  《倚天屠龍記》最常被拿出來討論的便是裡邊纏綿曲折的愛情,尤其是周芷若與趙敏兩女。網路上有不少評論都寫得很不錯,就不多加贅述(實在不擅長寫愛情方面的評論啊)我個人是最喜歡趙敏,覺得她老在無忌耳邊嘮叨一些怪點子的小惡魔模樣,真是可愛得不得了!言語是假,感情為真,無忌就傻傻跟著她的話兒跑,幸好最後有感受到其真意。周芷若扯上峨眉派後就不喜歡她,我實在太討厭滅絕師太了!不小心連同周芷若染色。周芷若形象在尾章大翻轉,蓋過趙敏的色彩,我覺得有點可惜、也有點突然;大壞後又大好,有點摸不著頭緒。聽言初版的周芷若是出家尼姑去了,將掌門傳給張無忌,郭襄的遺書在張三丰面前也有交待;二版的周芷若沒有出家,甚至在張無忌要替趙敏畫眉時笑嘻嘻站在窗外笑顏笑語,金庸在此沒有明言張無忌是喜歡誰多一些。哈,不用說,我喜歡初版的結局,比較完整。

  《倚天屠龍記》好龐大,還沒讀過這麼長篇的作品,因此感想就真的只是感想了:喜歡誰多一些、討厭誰少一點……等等如此主觀的觀感,畢竟到最後,真的只是追著想看的部分下去看而已。不過這卻也完全達到金庸的目標了:「對於小說,我只希望讀者說喜歡或不喜歡,只說受到感動或覺得厭煩。我最喜歡的是讀者喜愛或憎恨我小說中的某些人物,如果有了那種感情,表示我小說中的人物已經和讀者的心靈發生連繫了。」哈!真的是很棒的作品阿!非常佩服!

  近來閱讀速度有些慢,想看的書還很多。感想並沒有越寫越好,但是在這次長篇的閱讀中我明白了:書是要套到人們的生活中、結合著,才有用、才有真正的價值,所以我想放任在閱讀中任何關聯到的想法,不是受文學批評的框架束縛(但文學批評的學問是博大精深得這點無疑!)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sahara02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